| 注册
home doc ppt pdf
请输入搜索内容

热门搜索

年终总结个人简历事迹材料租赁合同演讲稿项目管理职场社交

2019年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必考知识点

n***s

贡献于2019-04-25

字数:38051

2019年事业单位公基础知识考试必考知识点

第篇 政治常识
第章 马克思义哲学基原理
1马克思义哲学概述 哲学
哲学基问题
马克思义哲学中国化理成果
2唯物 世界物质性
意识
物质意识关系实践基础
3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两特征:联系发展
唯物辩证法三基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否定规律立统规律]
唯物辩证法五范畴 [现象质必然偶然原结果
现实形式容]
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反形学
4认识 认识实践
实践基形式
实践认识辩证关系
认识质
认识辩证运动程
真理价值
5历史唯物义 历史观基问题
社会发展基规律
社会发展动力



第节 马克思义哲学概述
哲学
1哲学理化系统化世界观
世界观方法统
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概括总结
2具体科学性性般特殊关系
具体科学哲学基础
哲学科学发展发展
哲学具体科学世界观方法指导相互作相互促进

二哲学基问题
1物质意识问题
①谁第性 划分唯物义唯心义唯标准哲学两派根区
②统性 划分知知标准
知:切唯物义者&彻底唯心义者
知:质唯心义种表现

2唯物义唯心义知知
①唯心义基类型——观唯心义&客观唯心义
区:
观唯心义
客观唯心义
精神世界源
感觉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
世界切事物派生
极端张:唯
客观精神世界源
某种客观精神原先物质世界独立物质世界存
物质世界种客观精神外化表现
万物皆备吾心宇宙
存感知万物尺度
事理先谋事成事天帝创造世界理念事物存根模仿原型

②唯物义历史形态
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义
代形学唯物义机械唯物义:机械性形学彻底
现代唯物义:辩证唯物义历史唯物义

3马克思义哲学
①产生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资义济高速发展资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
阶级基础:阶资阶矛盾升社会矛盾阶作独立政治力量登历史舞台
然科学:19C然科学三发现—细胞学说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
直接理源:19C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哲学费尔巴哈唯物义哲学

②基特征
ü 第次实践基础实现唯物义&辩证法统辩证唯物义唯物义辩证法
ü 第次实现唯物义然观&历史观统唯物辩证观念贯穿社会历史领域
ü 实现实践基础科学性&革命性统实践性决定阶级性求
科学性坚持科学实践观全部理实践实践反复检验
革命性改变世界科学指导类解放科学产阶级革命思想体系


马克思义根理特征:辩证唯物义&历史唯物义世界观方法
马克思义哲学首基观点:实践观点——认识改造世界强思想武器
马克思义哲学区学科根特征:实践性

三马克思义哲学中国化理成果
第成果毛泽东思想
第二成果邓理
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义理体系


第二节 唯物
世界物质性
()物质客观实性
1马克思义物质观
客观实性物质唯特性
2马克思义物质观理意义
坚持物质客观实性原坚持唯元唯心义元二元划清界限
坚持动反映知批判知
体现唯物义辩证法统
体现唯物义然观唯物义历史观统彻底唯物义奠定基础

3世界物质统性
世界质物质然界类社会物质世界真正统性物质性
①世界物质统性原理
ü 世界物质物质运动
运动物质存存方式根属性
运动标志切事物现象变化程哲学范畴
运动物质——导致形学
物质运动——导致唯心义
ü 运动绝静止相
静止包括空间位置根性质暂时未变两种运动特殊状态
运动绝性体现物质运动变动性条件性
静止相性体现物质运动稳定性条件性
ü 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存方式
时间指物质运动持续性序性特点维性
空间指物质运动广延性伸张性特点三维性

②社会物质性表现
类社会赖然界整物质世界组成部分
类实践活动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活动物质性活动
物质资料生存方式类社会存发展基础集中体现着类社会物质性

(二)辩证唯物义实践观
1实践形式特点
实践定手段动改造探索客观世界切社会性象性活动
基形式:生产实践调控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
特点:直接现实性觉动性社会历史性

2物质世界实践握
①体客体
体指处定社会关系中事实践认识活动
客体指实践认识活动指象
②实践世界相互作中介
相互作通改造改造体象化(体客体化)客体非象化(客体体化)双互动

二意识
()意识起源
物质世界高度发展产物产生四决定性环节:
生命物质反应特征—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动物感觉心理—类意识产生
社会产物社会性劳动活动——意识产生程中起决定性作

(二)意识质
1意识脑机
脑意识物质基础意识脑机产物

2意识客观世界观印象
①意识容客观
思想正确否外部世界某种形式反映
恩格斯:切观念验现实反映—正确歪曲反映
②意识形式观

(三)意识动作
1意识学作指实践基础动认识改造世界力作
2表现:①意识活动目性计划性——动物区根特征
②意识活动动创作性程
反映事物外部现象感性认识升理性认识现象深入质规律
复制前象够追溯预测未
动反映现实动指导实践通实践转化现实
③意识客观世界改造作意识具目性计划性
④意识体生理机活动控制

三物质意识关系实践基础
()物质意识辩证统
1物质意识具决定作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物质反映
2意识物质具动作
首先意识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次意识反作客观事物
正确意识指导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
错误意识活动引歧途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二)二者辩证关系方法意义
决定坚持切实际出发观符合客观
坚持观客观具体历史统
时反教条义验义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两特征:联系发展
()世界普遍联系
联系观点唯物辩证法基观点总特征
1联系
联系指事物间事物部诸素间相互影响相互作互相制约关系
特征: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样性系统性
世界普遍联系世界物质统性体现

2系统
系统指相互联系相互作干素构成具稳定结构特定功机整体
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整体性基特征质属性)
整体功效益认识解决问题出发点宿
整体性观点求:观察处理问题时着眼机整体总览全局前提认识处理局部问题实现系统佳功

(二)世界永恒发展
发展观点唯物辩证法基观点总特征
1发展含义实质
发展揭示事物运动变化整体趋势方范畴
具前进性质运动
事物低级高级简单复杂序序升运动
实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新事物指合事物发展规律具远前途事物
旧事物指事物发展程中逐渐丧失存必然性日趋灭亡事物
根区:否事物发展必然趋势相符合

2发展观点问题
实事物成变化发展程
明确事物发展变化程中处阶段位
坚持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生事物成长
创新包括: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
科学理基础创造前未新原理新方法新体制新科技

二唯物辩证法三基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形式状态
质变量变事物变化发展两种基状态
1量变事物存发展数量程度逐渐显著变化
质变事物根性质变化

2二者辩证关系:量变质变前提必准备
量变发展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量变质变互相转化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发展状态:量变—质变—新量变—新质变~循环复低高简繁永停息

4方法意义
①坚持适度原
度质量统
事物保持质稳定性量范围幅度限度
事物度关节点关节点指事物度限限
认识度确切握事物质
②失时机促成事物飞跃
③重视量积累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程连续性(量变)阶段性(质变)统
断革命革命发展阶段相统高纲领低纲领相统哲学
正确处理社会义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具指导意义

(二)否定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方道路
1肯定否定辩证关系
事物包含肯定否定两方面
肯定方面保持事物身存性质稳定方面
否定方面事物否定身存促否定质变方面

辩证关系:立统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定意义肯定否定
否定中包含肯定定意义否定肯定

2辩证否定观
事物否定发展联系环节统
实质扬弃
扬弃继承发扬旧事物部积极合理素
抛弃否定旧事物部消极丧失必然性素
发展抛弃统克服保留
形学立场方式:否定切全盘抛弃

3辩证否定观方法意义
世界观方法观察分析切问题方法原
坚信新生事物战胜哲学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辩证性新旧事物质特点决定
①事物肯定方面否定方面统体代表着否定方面新生事物旧事物中缺少素
②新生事物代表着事物发展方具强生命力远发展前途
旧事物丧失存必然性日趋灭亡事物
③新生事物旧事物母腹中生长吸取旧事物优点克服缺点增加旧事物容纳新容具优越性
④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代表历史发展方符合民根利益广民拥护
二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态度方法
肯定中否定否定中肯定肯定切否定切

4否定否定
事物运动总体程:肯定—否定—否定否定辩证程
历两次否定三阶段周期性程仿佛回原出发点程
第三阶段否定否定第阶段肯定着现象相似第阶段重复更高阶段发展新形态——进步发展开辟新方新道路
种螺旋式升波浪式前进
表明事物发展前进性曲折性统总趋势前进道路曲折曲折中前进

5事物发展前进行曲折性统
发展方事物发展总趋势前进
发展道路事物发展总迂回曲折曲折性事物发展程中显著特征
事物发展周期性体现前进行曲折性统
反两种形学观点:循环直线轮

6事物发展趋势原理方法意义
①正确社会义建设事业中遇问题
②正确生提高应挫折心理承受力

(三)立统规律——揭示事物运动发展源泉动力
1矛盾含义
矛盾事物身立统关系

(1)矛盾两基属性——性斗争性
n 性:矛盾双方定条件互相存方存方存前提双方处矛盾体中
矛盾双方定条件相反方发展
n 斗争性: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分离
n 关系:①性相存条件暂时
②斗争性绝存条件间断永恒
③立中握中握立
n 事物发展中作:
矛盾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根
①矛盾性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性事物立面相互存相互存统体中存发展
立面相互作相互汲取利身素相互促进中发展
立面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基趋势—立面转化
矛盾斗争性作贯穿事物发展量变质变中
②事物发展外
事物发展离开部矛盾()离开外部矛盾(外)
事物发展外作结果
变化根外变化条件
外通起作外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特殊性
n 普遍性指矛盾存切事物发展程中事物发展程中存始终矛盾运动
方法意义:①敢承认矛盾揭露矛盾②善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n 特殊性指具体事物运动中矛盾矛盾方面特点
方法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n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涵
含义: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正确方法
位:马克思义重原活灵魂工作基方法
意义:正确认识事物基础正确解决矛盾关键
方法:切实际出发方法
注意:坚持必须反刀切哄起

n 普遍性&特殊性关系
①相互区:矛盾普遍性事物性条件绝
矛盾特殊性事物性存暂时条件相
性性深刻性性丰富
②相互联系:事物性性统
普遍性寓特殊性中通特殊性表现出没特殊性没普遍性
特殊性离开普遍性特殊事物包含着普遍性
定条件二者互相转化

3矛盾衡性
指构成事物种矛盾矛盾方面事物发展中位作矛盾次矛盾矛盾方面次方面

(1)矛盾次矛盾
矛盾矛盾体系中居支配位事物发展程决定性作矛盾
次矛盾矛盾体系中居属位事物发展程起决定作矛盾
关系:矛盾规定影响次矛盾解决矛盾次矛盾较容易解决
次矛盾矛盾影响次矛盾处理利矛盾解决
定条件二者互相转化

(2)矛盾方面次方面
矛盾方面指矛盾次矛盾中立双方中处支配位起导作
矛盾次方面指处支配位起导作方
关系:矛盾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次方面矛盾总体变化发展忽视影响作
二者互相转化

4矛盾方法意义——两点重点相结合
两点时矛盾次矛盾矛盾方面次方面间辩证关系
重点两方面时分清次抓住矛盾矛盾方面(事物性质矛盾方面决定)
反均衡点

5立统规律——唯物辩证法实质核心
揭示普遍联系根容变化发展心动
贯彻规律范畴中心线索
矛盾分析法根认识方法
体现辩证法形学根分歧

三唯物辩证法五范畴
()现象质
揭示客观事物外部表现联系相互关系范畴
1区立
①现象真象假象
真象正面表现质现象
假象反面歪曲体现事物质现象≠标志观反映范畴错觉
②质事物根性质事物基素联系
现象事物外部联系表面特征
③区:
现象

片面
类现象性
变易逝
相稳定
表现外表面感官直接感知
深藏深刻理性思维握
丰富样
单纯

2辩证统
质现象根决定现象总通现象表现
现象总表现着质没表现质现象
切事物现象质辩证统

(二)必然偶然
揭示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确定趋势确定趋势间关系哲学范畴
1含义
n 必然性指客观事物联系发展程中合规律定发生确定移趋势
产生事物部矛盾根矛盾居支配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方
n 偶然性客观事物联系发展程中定发生样出现样出现
确定趋势
产生事物次外部原居属位
事物发展必然程起促进延缓作事物趋势具样样特
点偏差
2关系

必然性
偶然性
产生原
产生事物部根矛盾
产生非根矛盾外部条件
表现形式
较稳定时空较确定类事物普遍具趋势
稳定暂时确定事物发展中表现
事物发展中位作
支配位决定事物发展方
属位起促进延缓作发展确定趋势带点特点偏差

联系:必然性存偶然性中通量偶然性表现出开辟道路
偶然性背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必然性表现形式补充
定条件相互转化

(三)原结果
揭示事物前相继彼制约范畴
1关系特点
果联系时间序联系原前结果
非前相继现象果关系
二者相互存作转化

2果联系具客观普遍性复杂性
果异果果果异果复合果

(四)现实
揭示事物现相互关系范畴
1关系
n 现实性现切事物现象实际存性已实现性
n 性包含现实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种趋势
n 性复杂性性现实性相互转化存
注意区分:—现实

现实—抽象(非现实)根条件否充分前非
种性(两种相反性)
性量概率
2方法意义——立足现实认识性复杂性创造条件事物性成现实

(五)形式容
揭示事物素结构表现方法范畴
1关系——立统
容活跃易变形式相稳定
事物定容定形式统体
二者相互转化
2方法意义
容决定形式注意容——反形式义
形式容具反作——反形式虚义
四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反形学

唯物辩证法
形学
联系
切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切事物彼孤立互联系
发展
事物发展变化
历着量变质变低级高级简单复杂曲折前进程
辩证否定观
发展前进性曲折性辩证统
事物静止变
果变化数量增减场变更没质飞跃
否定切全盘否定
循环直线
矛盾
事物部矛盾事物运动泉源事物发展根原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重点相结合
否认事物部矛盾事物变化做单纯外力推动结果
刀切哄起
均衡点

第四节 认识
认识实践
1认识首基理观点——实践观点
2马克思义认识动革命反映
①反映原理贯彻底全面彻底反映
坚持唯物义反映反唯心义先验
反映认识路线:物感觉思想
先验认识路线:思想感觉物
②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
强调社会实践认识基础坚持知反知
③辩证法贯彻反映
坚持动革命反映克服直观动反映

二实践基形式
1实践体动改造探索现实世界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
认识基础源发展动力

2特征:①客观物质性活动(构成实践素客观物质)
②意识目动性活动
③社会性历史性活动
社会性实践单活动定社会关系发生
历史性实践低级高级简单复杂永止境发展世界限实践受历史条件限制

3实践作通三种形式表现出:
生产实践——基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

三实践认识辩证关系
1实践 认识决定作
①实践认识源(认识实践需产生认识实践中产生)
②实践认识发展动力
实践发展断开拓认识领域推动认识前发展
实践认识发展提供必条件
实践锻炼提高体认识力
③实践认识目
认识根务透现象认识质抓住事物质规律
认识认识指导实践认识—应学
④实践检验认识否具真理性唯标准
思维否具客观真理性认识问题实践问题
⑤实践认识起点宿全部基础
实践观点马克思义认识首基观点
学马克思义认识首先坚持实践第观点树立实践应权威尊重实践切实际出发

2认识 实践指导作
ü 认识产生具相独立性实践进行指导
ü 正确认识实践起积极促进作指导体采取正确方法觉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取成功
ü 错误认识世界起消极阻碍作甚导致实践失败

四认识质——实践基础体客体动反映

五认识辩证运动程——两发展阶段两次飞跃

()认识程第次飞跃: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1二者立统辩证关系
立性: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体客体表面现象反映
感性认识基础体运特抽象思维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客体质联系认识
包括:感觉知觉表象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认识低级形式
认识高级形式
特点:直接性具体性
特点:间接性抽象性

统性:
ü 理性认识赖感性认识—认识唯物
ü 感性认识升理性认识—认识辩证法
ü 二者相互渗透
感性认识渗透着体理性成分
理性认识包含着丰富感性认识材料
没感性理性空洞没理性感性盲目
2感性认识è理性认识飞跃条件
①丰富感性材料②辩证思维加工
(二)认识程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è实践
意义:①发挥认识实践动作②认识检验完善丰富发展

(三)认识运动总规律:认识程反复性限性
1认识程反复性
指复杂事物认识:感性认识è理性认识è实践次反复行:认识程中始终存着观客观矛盾

2认识发展限性
事物发展程推移说类认识永止境表现:实践è认识è认识限循环低级阶段è高级阶段永止境前进运动
认识发展限程形式:循环复实质:前进升

3决定观客观认识实践统具体历史

(四)群众路线
ü 辩证唯物义认识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哲学基础
ü 群众中群众中辩证唯物义认识实际工作中创造性运
ü 群众社会实践体认识体
认识实践中群众实践认识实践中回群众实践
ü 辩证法:[è般è]认识:[实践è认识è实践]
群众路线:[群众è领导è群众]三者致

六真理价值
()真理真理客观性
n 客观性真理质特征
n 真理容客观真理检验标准客观

(二)真理绝性相性
1含义
n 真理绝性(绝真理)
①真理客观性
真理客观事物规律正确认识承认客观真理必然承认绝真理
②类认识质
真理获限发展物质世界接条件绝
承认世界知性必然承认绝真理
③真理发展
数相真理总构成绝真理承认认识发展限性必然承认绝真理

n 真理相性(相真理)
①广度客观世界定范围方面正确认识扩展
②深度客观世界定程度层次正确认识深化
③进程事物定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发展

2关系
①统客观真理两重属性
②相互联系相互包含
相中绝绝真理寓相真理中
绝中相绝真理通相真理表现出
③二者辩证转化
真理相è绝永止境程真理认识相真理è绝真理程环节

3真理相性绝性辩证关系原理重意义
①树立坚持发展马列义毛泽东思想科学态度
马克思义作真理绝性相性统è科学态度:坚持发展统坚持中发展发展中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义理马列毛坚持发展
②反形学绝义相义真理观
绝义夸真理绝性否认真理相性表现:教条义验义
相义否认真理绝性夸真理相性夸观意性陷入唯心义诡辩

(三)真理具体性
1真理具体性
容真理运动发展着事物方面规定综合样性统
形式真理系列概念原理构成理体系

2包含容求
真理全面历史条件时间点条件转移
真理谬误立统二者定范围立绝超出定范围互转

(四)实践检验真理唯标准
真理性实践特点决定马克思义基原
1真理vs实践关系
真理性观客观致
实践观见客观物质活动沟通客观桥梁具直接现实性

2实践作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确定性确定性统
①实践标准确定性
实践检验真理唯标准标准
实践证明切认识客观真理具推翻性质
实践够检验切认识便前实践终会实践裁决
②实践标准确定性
定历史阶段实践具局限性充分证明驳倒某认识真理性
实践检验真理程次完成
已实践检验真理继续受实践检验

(五)真理价值
1哲学范畴价值指客体身属性满足体需体需客体满足效益关系
①体需利益②客体某种属性性

2类活动两基原:真理原&价值原
真理原类必须世界面目认识改造世界追求服真理
价值原类必须需认识改造世界创造实现价值

3实践基础实现真理价值具体历史统
类社会进步条件马克思义哲学条基原
体现:①马克思义哲学科学性革命性统②坚持真理捍卫民利益统③尊重历史规律产阶级类解放统

第五节 历史唯物义
历史观基问题:社会存vs社会意识关系问题
1含义
社会存社会生活物质方面包括:理环境口素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社会存决定性素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精神层面

2关系
社会存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社会存反映动反作社会存具相独立性
社会意识相独立性指意识形态赖反映社会存基础独特发展规律

3两种历史观
社会存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义(唯物史观)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历史唯心义(唯心史观)

二社会发展基规律
()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矛盾运动
1生产方式两方面相互作制约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形式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
②生产关系反作生产力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生产力起积极促进作适应时起消极阻碍作

2二者相互作构成生产方式矛盾运动
二者矛盾运动程:基适合è基适合è新基适合推动者类社会低级高级发展

3生产关系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
n 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性质发展变化方生产关系生产力反作根底取决服发展客观求
n 意义:①理解社会历史钥匙
②揭示社会义代资义历史必然性
③马克思义政始终保持身先进性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根客观

(2)济基础层建筑相互关系矛盾运动
1含义
济基础济结构指生产力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生产关系总
层建筑指定济基础社会意识形态适应政治法律制度设施
政治层建筑思想层建筑指导建立起适应
思想层建筑通政治层建筑体现保证实现

2相互关系
①济基础决定层建筑
济基础需决定层建筑产生
济基础性质决定层建筑性质
济基础变化发展决定层建筑变化发展方
②层建筑济基础具反作
集中表现:济基础服务
a服务方方面保护促进济基础面排反立物
b服务方式通社会生活控制调节济基础服务调控手段:法律济思想
c服务效果促进阻碍

3二者间矛盾性
①新建立层建筑总完善处完全适应济基础求
②层建筑旦形成形成种相独立力量脱离济基础倾
③济基础变化会立层建筑反映造成层建筑落济基础
④生产力发展求变革陈旧济基础维护旧济基础层建筑成济基础生产力发展阻碍矛盾趋尖锐

4层建筑定适应济基础发展规律
ü 类社会发展基规律
ü 观察研究社会历史总钥匙济基础中科学说明:历史时期の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宗教哲学观念形式
ü 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重
ü 进行社会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义精神文明客观
ü 深刻理解觉实行法治国德治国方针构建社会义谐社会重指导意义

三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矛盾社会发展中作
1类社会基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 矛盾济基础层建筑矛盾
2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更根矛盾决定济基础层建筑矛盾产生发展收矛盾制约解决赖矛盾解决

(二)生产力
社会基矛盾中生产力——活跃革命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整社会关系决定社会生活基结构决定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生产力社会发展终决定力量

(三)阶级斗争
社会基矛盾阶级社会中直接表现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表现社会形态更质变中社会形态量变中

(四)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民群众历史体推动社会发展决定性力量历史创造者
表现:民群众物质财富创造者精神财富创造者社会变革决定力量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
2新民义革命总路线基纲领
3新民义革命基问题
4社会义改造理原验总结
5社会义建设方针政策
6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灵魂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节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
毛泽东思想科学涵
1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义中国运发展
实践证明关中国革命建设正确理原验总结
中国产集体智慧结晶
活灵魂:实事求群众路线独立
2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着全马克思义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第次历史性飞跃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历史必然性社会历史条件
1历史必然性: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特点决定
2社会历史环境
①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中国送马克思义
②阶级基础:中国工阶级队伍壮发展
③理渊源:马克思列宁义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④实践基础:中国产成立领导民革命斗争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
1萌芽期19211927创立革命时期
标志:中国社会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初步形成期19271935土革命战争前中期
标志:具中国革命特点基模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相关思想政策提出
3成熟期19351945土革命期抗日战争时期
标志:新民义革命理形成中七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思想
4继续发展期19451976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成立


第二节 新民义革命总路线基纲领
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矛盾基特点
1社会性质
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开端第次鸦片战争
加速第二次鸦片战争
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终形成辛丑条约

2代中国社会矛盾
帝国义vs中华民族——
封建义vs民众

3旧民义革命新民义革命转变条件
①济条件辛亥革命民族资义发展
②政治基础中国工阶级队伍壮工运动发展
③思想文化条件1915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启发民义觉悟马克思义广泛传播奠基
ü 1915年9月陈独秀海青年杂志(改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
ü 新青年新文化运动阵
ü 新文化运动口号:民科学
ü 俄十月革命李钊1918法俄革命较观庶民胜利布尔什维义胜利——中国宣传马克思义第
④国际素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辟类新纪元开创产阶级革命新时代中国革命新国际环境
⑤中国产成立1921年7月中国产第次代表会海召开标志~

二新民义革命总路线
总路线:产阶级领导民众反帝国义封建义官僚义革命
——1948年4月毛泽东晋绥干部会议讲话中完整提出
1革命目:取消帝国义中国特权
消灭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剥削压迫
改变买办封建生产关系
获民族独立民解放
根解决束缚生产力(根目)
2革命象:帝国义封建义(象)官僚资义
3革命动力:产阶级农民—力军资产阶级—基动力民族资产阶级(具两面性)
4领导力量:产阶级政—中国产
5革命特点:新式特殊资产阶级革命(性质领导力量指导思想革命阵线前途)
6新旧民革命区:根区—革命者领导阶级
7革命前途:走社会义终实现产义

三新民义革命基纲领
1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义封建义压迫建立产阶级领导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民国
国体: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集中制

2济纲领
没收封建土农民没收四家族首垄断资新民义国家保护民族工商业
农民问题中国革命中心问题实现产阶级领导权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首土问题
没收官僚资新民义国家具双重性质:民革命性质&社会义革命性质

3文化纲领
建设产阶级文化思想产义思想领导民众反帝反封建文化:民族科学众中华民族新文化
新民义文化中居指导位——产义思想—新旧民义文化区


第三节 新民义革命基问题
n 新民义基问题三法宝[统战线武装斗争建设]
(毛泽东<产>发刊词)
统战线
1中国革命统战线建立发展
①国民革命统战线:19241国民~1927
②工农民统战线:19271937
③抗日民族统战线:19371945
19379国民公布中中央公布国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产合法位——标志着国第二次合作体抗日民族统战线正式形成
④民民统战线:19451949

2统战线基验
①产阶级政必须力争牢固掌握统战线领导权
②区分清楚统战线左中右三种政治势力工农联盟基础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政策
进步势力:工农民城市资产者
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方实力派
③针中国资产阶级两面性实行联合斗争策略
④统战线必须武装斗争坚强民武装支柱巩固发展

二武装斗争
1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形式
中国革命必须长期武装斗争形式毛泽东·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
①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基国情决定
②革命象强强反革命武装帝国义济军事技术援助
③敌力量帝国义国派军阀间矛盾国民统治集团间矛盾中国政治济发展极端衡 中国革命武装斗争避免长期程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
①理述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毛泽东总结井冈山革命根实践验基础撰写中国红色政权什够存?井冈山斗争星星火燎原反义

②红色政权够长期存发展原条件
中国政治济发展极衡半殖民半封建国
国民革命政治影响良群众基础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
相力量正式红军存
产组织力量政策错误

③工农武装割——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必路
工农武装割指中国产领导武装斗争形式土革命基容革命根战略阵三者紧闭结合红色政权建设总观念

3民军队建设原
191912 古田会议 确立民军队建设根原重申产红军实行绝领导
①坚持中国产民军队绝领导——根原
②全心全意民服务——唯宗旨
③政治工作——民军队建设生命线

三建设
1毛泽东 193910 <产>发刊词建设全国范围广群众性思想组织完全巩固布尔什维克化中国产——项伟工程

2建设基验
①思想建保持工阶级先锋队性质
②坚持民集中制原——中国产根组织原
③保持发扬优良传统作风
a优良传统建设政治路线密切联系
b二注重作风建设
毛泽东联合政府概况三优良作风:①理联系实际②密切联系群众③批评批评

④正确处理矛盾开展斗争整风运动进行马克思义教育
整风运动方针——惩前瑟治病救1942 延安整风运动
通团结è批评è团结方式达:弄清思想团结志目


第四节 社会义改造理原验总结
新民义社会渡性质矛盾
11949101 中华民国成立——标志:新民义革命取基胜利
中国进入:新民义社会è社会义社会渡历史时期
新民义社会属渡性质社会独立社会形态

2济特征——国营济领导五种济成分存制度
五种济成分:合作社济体济私资义济国家资义济

3政治特征——工阶级领导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民民专政
民族资产阶级作阶级旧存国家政权中占定位

4国矛盾:1949~1953 民众vs帝国义封建义国民残余势力矛盾
1953~1956 工阶级vs资产阶级矛盾

二渡时期总路线容
渡时期:新中国成立~社会义改造基完成
总务: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义工商业社会义改造
总路线:化三改核心容总路线(化体三改两翼)

三农业手工业社会义改造
1农业
ü 积极引导稳步前进方针遵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原农民引导互助合作道路
ü 互助组[社会义萌芽性质] 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义性质] 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义性质]
ü 高级社实行土生产资料集体劳分配
ü 贫中农巩固团结中农阶级路线限制逐步消灭富农济制度改造相结合消灭剥削改富农相结合
2手工业
供销合作组è手工业供销合作社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四资义工商业改造
1方针:改造政策:利限制改造国家赎买代价资义私制改造全民制

2工业: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商业:销代销è公私合营è全行业公私合营

3企业改造资家改造相结合

4完成资义工商业改造——社会义革命胜利
丰富发展马克思义国家资义学说

五社会义制度中国确立
1956年社会义改完成标志着:新民义社会è进入社会义社会
国日社会义初级阶段


第五节 社会义建设方针政策
社会义济建设
1反保守反进综合衡中稳步前进方针
1956 中八 周恩陈云提出适合国国情正确济建设方针

2适合国情中国工业化道路
重问题: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间关系
坚持农业基础工业导发展国民济总方针

3济体制理体制改革初步探索
ü 中八 陈云 提出三体三补充
ü 20c60s 邓子恢刘少奇陈云邓赞成农村包产户责制——成20c70s农村改革先声

二社会义政治建设
1长期存互相监督——产民派坚持方针

2民族区域治制度
①含义:统中国境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建立民族治方设置治机关
②基原:中华民国统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聚居方实行区域治
国民族统祖国实行等联合建社会义适形式
民民专政项重制度

三社会义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社会义外关系
1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前夕外交政策:起炉灶扫干净屋子请客边倒

2处五项原
20c50s中期提出处理国际关系基原世界事业贡献巨
①互相尊重权领土完整②互侵犯③互干涉政④等互利⑤处

3三世界构想
ü 1974年毛泽东提出美苏第世界中间派日欧洲加第二世界亚洲(日)非洲拉丁美洲第三世界
ü 意义:团结世界民反霸权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破苏联霸权义企图国际孤立国计划改善国际环境起重作

五完成祖国统业基方针
1963年周恩台政策概括纲四目
n 纲:台湾必须统中国
n 四目
①台湾统祖国处外交必须统中央外军政事悉委蒋介石
②台湾军政济建设切费足处悉中央政府拨付
③台湾社会改革缓必须条件成熟尊重蒋介石意见协商进行
④双方互派特务做破坏方团结事


第六节 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灵魂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活灵魂
1活灵魂:实事求群众路线独立

2实事求毛泽东思想精髓

3群众路线基涵
①切群众切群众
②群众中群众中
中国产根政治路线工作路线
实践中实践中认识程致
马克思义认识领导工作中创作性运
实事求思想路线机统结合起

4独立
①基含义:a国家产领导革命建设取胜利必须首先立足国国实际出发国力量民群众努力
b马克思义普遍原理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结合走条适合国国情正确道路
②理基础:毛泽东关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外辩证关系思想

二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历史位
毛泽东思想中国产实现马克思义基原理中国实际相结合第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产中国民宝贵精神财富
中七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思想现

三专著
十关系:调动切积极素建设社会义强国
关正确处理民部矛盾问题:社会义社会存两种性质矛盾
国家政治生活题正确处理民部矛盾

周恩关知识分子问题报告:知识分子工阶级部分



第三章 邓理
邓理形成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
二邓理科学体系容 1社会义质根务
2社义初级阶段理矛盾
3社义初级阶段基路线基纲领
4国两制
5社会义现代化建设外部条件

第节 邓理形成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
形成背景
1时代背景:发展成时代题
2理基础:马列义毛泽东思想
3历史根:总结恩国社会义发展历史验鉴社会义兴衰成败验
4现实:十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社会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验

二发展程
1十届三中全会
邓成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
邓理作马克思义中国化新理成果开始形成
2十二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思想正式确立
3十三报告
系统阐述社会义初级阶段理标志:邓理基形成
4十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写进章
5十五报告
首次提出邓理科学概念
邓理历史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时代精神作全面阐述
6十五
章中邓理确立指导思想

第二节 邓理科学体系容
社会义质根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首基理问题
1什社会义样建设社会义

2社会义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两极分化终达富裕

(二)社会义根务
1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社会义质求解决社会义初级阶段矛盾客观求体现社会义优越性基条件

2发展硬道理执政兴国第务
1992年南方谈话

3三利——判断切工作非失标准
①否利社会义生产力②否利增强社会义国家综合国力③否利提高民生活水

二社会义初级阶段理基矛盾
1理
国已进入社会义社会必须坚持离开社会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
国社会义处初级阶段必须国情出发超越[社会义发展程度]

2矛盾: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落社会生产间矛盾

三社会义初级阶段基路线基纲领
(1)基路线
1中心两基点
领导团结全国族民济建设中心坚持四项基原坚持改革开放力更生艰苦创业国建设成富强民文明谐社会义现代化国家奋斗

2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鲜明特征
①改革性质:国第二次革命社会义制度完善发展
②作:社会发展直接动力——改革
③特点具根性广泛性深刻性
④判断非失:三利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发展改革目改革发展动力
发展改革稳定基础稳定改革发展前提
处理三者时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承受程度相结合

4思想基原—立国改革开放—强国路

(2)基纲领
1济建设社会义条件发展市场济断解放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完善社会义公制体种制济发展基济制度
②坚持完善社会义市场济体制市场国家宏观调控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
③坚持完善劳分配体种分配方式先富富富裕
④坚持完善外开放积极参国际济合作竞争

2政治建设领导民家作基础法治国发展社义民法治
①~工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基础民民专政
②~民代表会制度产领导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治制度
③发展民健全法治建设社会义法治国家

3文化建设马克思义指导培养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公民发展面现代化面世界面未民族科学众社会义文化
①坚持邓理武装全教育民
②坚持民服务社会义服务双百

四国两制
祖国统前提国家体坚持社会义制度时港澳台保持原资义制度生活方式长期变——推进祖国统业基方针

五社会义现代化建设外部条件
1发展时代题
1987年十三确认发展时代两题

2坚持独立外交政策
宗旨:维护世界促进发展
根原:独立
基原:处五项原
高准:国际利益原

3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济新秩序
解决发展效途径:建立世界国利益基础利发展国际新秩序

第四章 三代表重思想科学发展观
形成历史社会条件
二科学涵
三历史位指导意义
四科学发展观涵
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求
六总书记系列重讲话
第节 三代表重思想形成额社会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
1世界政治格局极化趋势明显
2济全球化阻挡
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4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二历史验历史
否国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思想路线进行理创新

三现实
1出现新济组织社会活动领域
2业方式分配方式样性
3物质利益样化群众利益求愈愈
4员干部队伍数量结构出现重变化
5员干部队伍进行整体新老交
6员干部中出现亟解决问题

第二节 三代表重思想科学涵
科学涵
1中国产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求
2中国产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
3中国产始终代表广民群众根利益

二三者关系
1统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果统中国特色社义建设伟实践
2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广民根利益基础条件
3民群众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创造体实现身利益根力量
4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根底满足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实现根利益

三贯彻落实
关键:坚持时俱进核心:坚持先进性质:坚持执政民
①全始终保持时俱进精神状态断开拓马克思义理发展新境界
②发展作执政兴国第务断开创现代建设新局面
③广泛充分调动切积极素中华民族伟复兴增添新力量
④改革精神推进建设断注入新活力

第三节 三代表重思想历史位指导意义
1马列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脉相传科学体系马毛邓继承发展
2全面体现基理路线纲领验坚持发展社会义必然求艰辛探索伟实践必然结
3邓理基础进步回答什社会义样建设社会义问题创造性回答
建设什样样建设问题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义认识
4始终做三代表—立执政基力量源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科学涵
第义:推动济发展
核心:
基求: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根方法: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第务:发展
1坚持第务发展执政兴国第务
2扭住中心:济建设
3实施三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强国战略持续发展战略
4实现三发展: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方面事业机统社会成员团结睦谐发展
通维护世界发展通身发展维护世界发展
5牢记战略思想:社会义根务——解放发展生产力发展硬道理

二科学发展观核心:
1
实现全面发展目标民群众根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断满足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切实保障民群众济政治文化权益发展成果惠全民

2握核心坚持广民根利益

3贯彻根宗旨全心全意民服务

4做三三民实现维护发展广民群众根利益
尊重民体位发挥民首创精神保障民项权益

5三发展四切发展民发展民发展成果民享
切属民切民切民切功民

三科学发展观基求:全面协调持续
1全面发展
中国特设社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2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济社会发展统筹然谐发展统筹国发展外开放
3持续发展
促进然谐实现济发展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代接代永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型社会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济发展口资源相协调民良生态中生产生活实现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根方法:统筹兼顾
1关键
坚持科学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发展静止联系非孤立全面非片面观点问题转发展
2五统筹
3新三统筹
统筹中央方关系
统筹利益集团利益局部利益整体利益前利益长远利益
4总体求
总览全局统筹规划抓突出问题重点突破
5科学发展观实质
实现济社会更更快发展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根指南

第五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求
始终坚持基路线
中心两基点(济建设中心四项基原改革开放两基点)

二积极构建社会义谐社会
1社会谐中国特色社会义质属性
20052 胡锦涛建设谐社会:民法治公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序然谐相处社会
①民法治社会民发扬法治国落实方积极素充分调动
②公正义社会方利益妥善协调民部矛盾矛盾妥善处理社会公正义切实维护
③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民等友爱融洽相处
④充满活力切利社会进步愿尊重创造活力支持创造发挥创造成果肯定
⑤安定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理完善社会秩序良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
⑥然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2科学发展社会谐统
3社会谐根基础—发展
4中国构建社会义谐社会总目标
建设更加幸福公正谐节约充满活力全面康社会

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四切实加强改进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方领导核心作
建设学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义执政
提高执政水领导力

第六节 总书记系列重讲话
1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复兴
2中国特色社会义:道路生命
3实干兴邦:劳模精神劳模作
4群众路线: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四风:形式义官僚义享乐义奢靡风
5建设文化强国:
6深化改革开放:蹄疾步稳
7法治国:宪法
8反腐倡廉:标兼治综合治理惩防举注重预防
9全兴学风:
10干部队伍建设:
11生态文明:
12外交:睦邻友边区


第二篇 历史常识
中国代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
2太天国运动18511864天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3洋务运动18611894师夷长技强中学体西学
4民族危机加深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辛丑条约
5戊戌变法1898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6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产成立191519191921
7国民革命19241927国民新三民义
8国峙十年19271937八七会议土革命长征遵义会议
9抗日战争19371945七七事变敌根建设
10民解放战争19451949七届二中全会

二中国现代史 1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义渡19491956
2社会义建设曲折中前进19561978
3社会义建设时期1978
4新中国外交1971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尼克松访华

三世界现代史 1第次世界战19141919尔赛约
2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义建设1917战时产义政策新济政策斯林模式
3资义世界危机罗斯福新政1929193319331939
4第二次世界战19391945波茨坦会议联合国
5冷战19471991杜鲁门义苏联解体
6世界极化趋势第三世界三足鼎立
7世界格局新变化东欧苏联解体欧盟成立


第节 鸦片战争
第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19C闭关锁国政策外国扭转华贸易逆差英国中国倾销鸦片
2战争导火索:18396 林徐 虎门销烟
战争根原:英国企图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中国变殖民
3结果:签订第等条约南京条约
①割香港岛英国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海五口通商口岸
③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
④英国享领事裁判权英国中国犯罪受中国法律制约
⑤英国中国进行出口货物纳税中国需英国商定
4总体影响
①政治成列强统治中国工具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权遭破坏
沦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②济足然济收击日益成世界资义市场部分
③思想文化部分知识分子萌发海外学新思潮封建思想定击
④社会矛盾阶级vs农民阶级è外国资义vs中华民族封建义vs民众
中国封建社会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代史开端中国旧民义革命开端
5救亡图存
林徐睁眼世界第虎门销烟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制夷代史第部较详细介绍世界历史理著作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1860
英法俄美支持发达联合侵华战争
英法太天国运动际亚罗号事件西林教案事件联手进攻清政府英国称亚罗号战争
1第次英法联军役:18561858 联军抵达天津海域止
第二次英法联军役:1858沽口战役1860北京条约
218586桂良英法俄美签天津条约
①外国公进驻北京
②外籍传教士入传教
③外国商船长江口岸通行
3186010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焚毁圆明园静宜园等雨果谴责两强盗胜利
4186010签中法中英北京条约
①开天津商埠
②开放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通商口岸
③准许英法招募华工
④割九龙司区英国

三救亡图存运动
(1)农民阶级
1三元里民抗争斗争
2太天国运动
3义团运动

(2)阶级
1林徐魏源抵抗派师夷长技制夷
2奕䜣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洞洋务派洋务运动
n 西方学先进技术兴办工业
n 筹划海防
n 兴建西式学堂

(3)民族资产阶级
1康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运动
通改良实行君立宪发展资义
2孙中山革命派辛亥革命
通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
3陈独秀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学民科学走思想救国路

(4)产阶级
产领导民军阀实行工农武装割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国民取新民义革命胜利推翻帝官封三座山

第二节 太天国运动
兴衰
1太天国运动18511864洪秀全领导反[清封建统治&外国资义侵略]农民起义战争
2兴1843洪秀全创立拜帝教
18511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立太天国
1853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
3衰1856天京变乱——盛转衰
1864湘军攻破天京太天国运动失败

二纲领
1天田亩制度
解决生产资料产品分配革命纲领体现农民阶级求废封建土制愿
①原:天田天耕
②容:废封建阶级土制口年龄均分配土
③意义:突出反映农民阶级愿空想法实施

2资政新篇
洪仁轩提出中国第套具发展资义意愿政治纲领
①容:西方学进行济政治文化改革
②评价:中国早提出带资义色彩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趋势
未涉农民土问题法调动积极性未真正推行

第三节 洋务运动
1称强运动18611894清政府洋务派全国掀起改良运动
2目:师夷长技强维护清政府统治
口号:前期强期求富
指导思想:中学体西学
冯桂芬先洋务事业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
中国伦常名教原辅诸国富强术
张洞劝学篇总结中学体西学
3容
①军事工业:安庆军械江南制造总局(海)福州船政局
②民工业:海轮船招商局开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③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央成立海军衙门
④新式教育:建立文馆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失败标志:19C90S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
5失败根原:没根变革落封建制度

第四节 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19C末日侵略中国&鲜战争
开端:1894725 光绪二十年 丰岛海战
结束:1895417 马关条约签订

1战争进程
①壤战叶志超(清军统帅)战降
左宝贵(回族领)身殉国
壤沦陷
②黄海海战北洋水师黄海vs日舰队
丁汝昌(水师提督)坚持抵抗
邓世昌(致远舰带)林永生(远舰带)——殉国
日夺取黄海制海权
③辽东战役聂士成率军抵抗旅屠杀北洋门户洞开
④威海卫战役刘步蟾杨霖丁汝昌杀殉国威海卫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签订马关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岛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日
②赔偿日军费白银两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通商口岸日派领事驻扎日轮船驶入
④日通商口岸事项工艺制造机器进口产品免征杂税
⑤日暂占威海卫

3影响
①进步破坏中国权完整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民族危机进步加深
②清政府举外债列强控制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开放帝国义侵略势力深入
④允许华投资半厂严重阻碍民族资义发展掀起帝国义瓜分中国狂潮
⑤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指1900814 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联合远征军镇压中国北方义团运动入侵中国引发战争
11900年联军攻占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领北京

2190197奕劻&李鸿章签署辛丑条约
①国赔偿白银45亿两
②北京东交民巷划馆区中国居住国派兵驻守
③列强北京山海关铁路线驻扎军队
④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
⑤总理衙门该外务部列六部首成清政府列强交涉专门机构

3影响:清政府完全沦帝国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中国完全沦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五节 戊戌变法
定义
指1898年6月康首改良义者通光绪帝进行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公车书
1895年4月康京发动1300名举联名书光绪帝叙述严峻形势提出变法张——清廷触动引起全国轰动拉开维新变法序幕

2发展——1898康应诏统筹全局折求变法
1898年康京发起组织保国会具资产阶级政性质

3百日维新
光绪帝颁布定国诏变法开始
目标:推行君立宪制
容:涵盖教育军事等方面

4评价
利资义发展西学传播
定程度击封建理制度
场进步改良运动爱国救亡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未动摇封建统治根基反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第六节 辛亥革命
含义
指1911年(宣统三年)爆发资产阶级民革命
发动基础:清王日益腐朽帝国义侵略进步加深中国民族资义初步成长
目:推翻清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民富强
意义:结束长达两千年君专制代中国较完全意义资产阶级民革命

二盟会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东京成立中国盟会
纲领:驱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均权
民报:民族民权民生
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黄花岗起义

三辛亥革命
1爆发:19111010 武昌起义响革命第枪
2成果:191211 中华民国成立(总统制政体)
南京时政府(资产阶级民政府)
中华民国时约法(第部资产阶级宪法)
3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原: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4评价:①推翻清王统治民观念深入心
②沉重击帝国义侵略势力
③民族资义发展开创条件
④代亚洲压迫民族解放运动起推动作

第七节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产成立
新文化运动(1915)
反思想文化领域尊孔复古陈独秀李钊鲁迅胡适等批激进民义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1开始标志:19159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领导:陈独秀李钊鲁迅胡适
2前期容:提倡民科学反专制愚昧
提倡新文学反旧文学
提倡新道德反旧道德
期:(俄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义
3运动旗帜:民科学
4作:①动摇封建思想通知位促进中国觉醒次空前思想解放潮流
②推动中国然科学发展
③五四运动爆发奠定思想基础
④期传播社会义思想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中国工阶级伟力量

二五四运动(1919)
1指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中国民彻底反帝国义封建义爱国运动

2北京学等13院校3000名学生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提出外争权惩国贼口号求严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亲日派卖国贼拒绝巴黎会签字——遭北洋军阀镇压

3意义:①中国代史次彻底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②青年学生—先锋工阶级—开始登历史舞台
③辛亥革命拥更广泛群众基础
④促进马克思义传播—产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⑤属世界产阶级革命部分
⑥标志着新民义革命开端新文化运动发展新阶段

三中国产成立(1921)
1条件
阶级基础:产阶级产生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列宁义中国广泛传播
思想干部准备: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义工运动相结合
2前期探索
1920年8月陈独秀海成立中国产发起组
1920年10月李钊北京建立产义组
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相机成立产义组
法日留学生先进分子组成产义组织
3必准备
1921年3月俄远东局&产国际建议支持召开产义组代表会议
○发表宗旨原宣言
○制定时纲领
○确立工作机构工作计划
○表明组织社会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集团军队态度
4正式成立
1921年7月23日31日海召开中国产第次全国代表会

四民革命纲领策略方针制定(1922中二)
11922年7月16日23日中二海召开第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民革命纲领
2高纲领
组织产阶级阶级斗争手段建立劳农专政政治铲私财产制度渐次达产义社会
3低纲领
消乱倒军阀建设国推翻国际帝国义压迫达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中国真正民国

第八节 国民革命(19241927)
第次国合作
1中国三 1923 广州
讨:全体产员加入国民建立国合作统战线问题
通关国民运动国民问题决议案决定采取产员身份加入国民

2国民 1924 广州
新三民义:联俄联扶助农工
标志:第次国合作正式建立

二北伐胜利进军 19261927
1目:倒帝国义推翻军阀统治统全中国
2象:吴佩孚(两湖)孙传芳(江西福建浙江)张作霖(山东北京东北)
3结果:垮吴佩孚消灭孙传芳进占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部分区
沉重击帝国义封建军阀反动统治
1927年国民迁武汉(广州)

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1927
1阴谋策划阶段:中山舰事件整理务案
2失败①1927412蒋介石四二政变
②四五反革命政变李济深钱钧古应芬
③七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武汉召开国民中央常务委员会扩会议公开产决裂肆屠杀——第次国合作全面破裂

第九节 国峙十年 19271937
武装反抗
1南昌起义192781 周恩领导响武装反抗国民反动统治第枪

2八七会议①总结革命失败教训坚决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义错误
②确定土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反动统治总方针
③瞿秋白持中央领导工作
④毛泽东:政权枪杆子里取
意义:a历史转折点
b正处思想胡乱组织涣散中国产指明出路
挽救革命做出巨贡献
c革命失败è土革命历史性转折
弊端:a没注意防止左思想出现

3秋收起义
①文家市决策重新制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路线
②三湾改编——确立军队绝领导中国产建设新型民军队早次成功探索

二工农武装割形成
1井冈山会师——第革命根建立
2土革命路线
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保护中工商业者消灭阶级便封建土制农民土制
3中华苏维埃国1913年江西瑞金成立

三长征 19341936
1路线:瑞金—强渡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抢渡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翻越六盘山—达吴起镇

2遵义会议1935 贵州遵义
纠正王明左倾险义军事错误确立毛泽东核心中央领导
第次独立运马克思义基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
标志着幼稚è成熟

四日局部侵华
1九八事变1931918
日帝国义侵华开端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揭开第二次世界战东方战场序幕
产派杨靖宇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抗战

2华北事变1935梅协定华北五省治
国两峙联合重契机改变两关系第二次合作提供

3二·九运动1935129学生举行反华北治游行
促进中国觉醒标志着中国民抗日民运动新高潮

4西安事变193612张学良逼蒋抗日
解决揭开国两战è分裂峙è合作序幕
标志着十年战基结束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第十节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七七事变193777——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2南京屠杀19371213

二国合作抗日
1正面战场战役
①太原会战:型关捷——产领导第次捷
②徐州会战:台庄战役——正面战场规模胜利
③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④枣宜会战:张忠牺牲——二战盟国中牺牲高领
⑤豫湘桂会战:夺取陆交通线

2敌抗日根
①洛川会议1937开辟敌战场建立敌抗日根
②百团战八路军vs日军华北规模持续时间长战役
③根建设a统战线政权—三三制
b土政策—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生产运动
d整风运动—反观义整顿学风反宗派义整顿风反八股整顿文风

3抗战胜利1945815
第十节 民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19451010蒋毛签订双十协定
二解放战争进程
1国民全面进攻:1945 进攻中原解放区
2国民重点进攻:1947 进攻陕甘宁山东解放区
3三战役:1948919491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津战役
4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
5民解放军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

三七届二中全会
1工作重心转移:乡村è城市
2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建设:两务必
务必志保持谦虚谨慎骄躁作风
务必志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3意义
①描绘新中国蓝图
②确定新中国政方针
③促进迎接全国胜利推动新中国项建设事业保证新民义社会义渡政思理做充分准备


第二章 中国现代史
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义渡
二社会义建设曲折中前进
三社会义建设新时期
四新中国外交


第节 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义渡
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
1949年9月民政协届全会北京召开
通纲领时宪法
毛泽东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北è北京(首)公元纪年

二巩固政权措施
1土改革——中华民国土改革法1950
封建土制彻底摧毁阶级消灭

2抗美援19501953
1950年鲜爆发战美国干涉联合国军越三八线中国民志愿军1019隐蔽入1953年鲜战争结束

三渡时期 19491956
1总路线:化三改
2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第部宪法:中华民国宪法1954年第届全国民代表会
4三改造:农业手工业资义工商业
51956年社会义改造完成标志:中国新民义社会è社会义社会初级阶段

第二节 社会义建设曲折中前进
1提出苏联验加分析盲目抄
19564毛泽东十关系探索适合国国情社会义建设道路

2八社义改造完成国阶级关系矛盾
民先进工业国求落农业国现实间矛盾
民济文化迅速发展求前济文化满足需求状况间矛盾
质:先进社会义制度落生产力间矛盾

3济建设正确方针
中八刘少奇反保守反进坚持综合衡中稳步前进

4济体制正确想法
中八陈云三体三补充
国家营集体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体
体营生产市场补充

5社会义社会基矛盾两类矛盾学说
19572毛泽东关正确处理民部矛盾问题敌间矛盾&民间矛盾

6政治生活民化法制化意见
八法法必长期存互相监督(民派)

7精神文明建设方针
19561周恩关知识分子问题知识分子工阶级部分

第三节 社会义建设新时期
历史转折
1真理标准讨
1978年光明日报实践检验真理唯标准
重新确立实事求马克思义路线次思想解放运动

2十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思想路线
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济建设
实行改革开放

二改革开放
1改革
1978年安徽凤阳包干户农村改革突破口标志
十二农村改革全面开展
1991十三届八中全会中中央关进步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制&双层营体制—作乡村集体济组织基制度稳定

2开放
开放序:济特区è海开放城市è海济开放区è
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
海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闽南三角洲

三社会义市场济体制建立
1十二——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思想正式确立
2十三——系统阐述社会义初级阶段基理中心两基点
3南方谈话——社会义质三利标准邓理终成熟形成
4十四——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义市场济体制

四国两制
1告台湾胞书1979 方式
2邓vs撒切尔香港问题国家两种制度
3第六届二次会议1984国两制基国策
4香港回1997年7月1日澳门回1999年12月20日

第四节 新中国外交
处五项原
中国印度缅甸政府

二国际位提高
1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乒乓外交è尼克松访华è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è发表联合公报

第三章 世界现代史
第次世界战
二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义建设
三资义世界危机罗斯福新政
四第二次世界战
五冷战
六世界极化趋势
七世界格局新变化
第节 第次世界战(19141919)
两军事集团立
三国盟:1882德国奥匈帝国意利[盟国]
三国协约:1907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协约国]

二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1914628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公夫妇萨拉热窝视察时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刺杀
奥匈帝国1914年7月塞尔维亚宣战第次世界战爆发

三进程
1马恩河战役(西部战线)
1914959英法vs德意志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西线转入阵战

2尔登战役绞肉机——战转折点德意志走失败

3日德兰海战——战中规模海战

四结果:协约国获胜盟国战败形成尔赛—华盛顿体系

五巴黎会
1尔赛约1919628目è惩罚削弱德国
2国际联盟成立è减少武器数目息国际纠纷二战联合国取代

六战争性质影响
1性质:非正义帝国义性质掠夺战争
2影响:①造成极损失破坏灾难
②造成欧洲分裂美日兴起世界格局变化
③社会义革命创造条件诞生苏维埃俄国
④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⑤导致三帝国崩坍

第二节 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义建设
十月革命
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
建立类历史第二产阶级革命政权马克思政领导第社会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第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二战时产义政策 19181920 [军事产义]
1国贸易国化
2余粮收集制
3产品配制消费合作社消费公社
4劳动义务制劳动者食

三新济政策 19211929
ü 征收粮食税è余粮收集制
ü 允许外资企业接手国家力营企业——1929斯达利台取消
ü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四斯达利模式——工业化集体化
ü 全盘农业化社会义工业化运动
ü 通国家权力全面干预理国民济部门通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ü 济运行排斥市场价值规律政府通计划确定全社会产供销企业财物
ü 种高度集中政治济体制

第三节 资义世界危机罗斯福新政
济危机 19291933
1特点:波范围特广持续时间特长破坏性特
2表现:商品卖出生产资料闲置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批工失业生产迅速降信关系破坏整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根原:生产社会化生产资料私占间矛盾
实质生产相剩

二罗斯福新政 19331939 三R新政
Relief救济Recovery复兴Reform改革P77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战 19391945
战争进程
西部战场:欧洲北非战场东部战场:亚洲太洋战场
轴心国:德意日仆国: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
反法西斯联盟:英法美苏中

1爆发
1939德入侵波兰英法德宣战二战爆发
1940德绕马奇诺防线入侵法国英法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投降
1941德入侵苏联二战扩
1941日偷袭珍珠港太洋战争爆发

2转折
1942中途岛海战美胜太洋战场转折
1943苏斯林格勒战役胜——二战转折
1942德阿拉曼战役败北非战场转折

3胜利
①开罗会议1943112226中美英击败日处置日问题
②德黑兰会议19431128121苏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法国or意利登陆)
1944诺曼底登陆——英美军队重返欧洲陆法国光复
③雅尔塔会议19452411美英苏战建立联合国苏联日宣战
1945德国条件投降
④波茨坦会议194571782美苏英促令日条件投降
194992日签署条件投降书
194510联合国宪章签订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二战争胜利意义
1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社会义vs资义两阵营半世纪冷战
2客观推动现代济发展
3民族解放运动深发展殖民解放
4联合国诞生

第五节 冷战 19471991
杜鲁门义马歇尔计划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拉开序幕
1947年杜鲁门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
1947年马歇尔计划称欧洲复兴计划:美国西欧国进行济援助排苏联东欧国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二两阵营
1北西洋公约组织1944
美国西欧北美发达国家建立国际军事集团组织
资义阵营军事实现战略盟关系美国称霸世界标志

2华沙条约组织1955
东欧社会义国家(南斯拉夫)抗北约成立政治军事盟

第六节 世界极化趋势
第三世界兴起
1亚飞会议召开
①印尼万隆会议召开1955指导国际关系10项原称万隆精神

2结盟运动1961——标志:第三世界作独立政治力量登国际政治舞台
独立美苏结盟外交政策

377国集团1964——扭转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中动位济组织

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1967欧体正式成立

第七节 世界格局新变化
东欧剧变
20C80S90S东欧国社会义制度è资义制度

二苏联解体
19911225 1938俄罗斯联邦国旗è红旗19911227俄罗斯联邦è苏联联合国

三欧盟成立
EU总部:利时布鲁塞尔欧洲体发展
6初始成员:法国联邦德国意利利时荷兰卢森堡
199311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200111欧元正式启英国英镑


第三篇 法律知识
宪法 1宪法基理
2国家基制度
3公民基权利义务
4国家机构

二刑法 1刑法概述
2犯罪概述
3刑罚概述
4犯罪种类重点罪名
5刑事诉讼法

三民法 1民法概述
2民事体
3民事行代理
4民事权利
5民事责
6合法
7婚姻法
8民事诉讼法

四行政法 1行政法概述
2行政行
3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五公务员法 1公务员法概述
2公务员录职务级
3公务员考核奖励免
4公务员交流回避处分
5公务员退出
6公职保障

六法理学 1法概念特征
2法渊源法律体系
3法律规范法系
4法律关系法效力
5法实施法律监督
6法责

七知识产权法 1专利法
2商标法

八法律知识 1反正竞争法
2反垄断法
3食品安全法
4产品质量法
5劳动法律制度
6税法
7环境保护法

九新法 1选举法修正案
2老年权益保护法修正案
3消费者权益保护修正案法
4国家赔偿法修正案
5国土房屋征收补偿条例

第节 宪法基理
宪法概念
二宪法特征
()宪法国家根法
1容规定国家根重问题
2法律效力高
3制定修改程序严格
①制定须成立时专门机构
②权提议修改宪法:15全国民代表会全国常务委员会
③权修改宪法:全国民代表会
④宪法修正案通23全国民代表
⑤法律议案通全国全体代表数半

(二)宪法公民权利保障书——宪法核心价值

三宪法基原
1民民原——民代表会制度
2基权原——生存权发展权
3法治原——法治国
4权力制约原——民集中制
四新中国宪法历史
1949年纲领四次宪法修正案(1988199319992004年) P87

第二节 国家基制度
国国体政体
国体国家性质民民专政制度
政体政权组织形式民代表会制度

二基济制度
公制济
国济集体济混合制中国成分集体成分
然资源国家集体
非公制济
体济私营济三资企业

三选举制度
()基原
①普遍性原②等原③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原④秘密投票

(二)选举程序
选区划分è选民登记è候选提名è投票确定结果

四民族区域治制度
()治方治机关
治方:治区州县
治机关:治区州县民代表会民政府(含法院检察院)

(二)治权
①民族立法权——制定治条例单行条例
治区è报全国民代表会常务会员会批准
治州县è报省治区直辖市~批准
②变通执行权
③财政济权
④文化语言文字权
⑤组织公安部队权
⑥少数民族干部具优先权

五特行政区制度
1权力
享立法权行政理权独立司法权终审权
通货币财政独立全部收入身需缴中央民政府
中央民政府特行政区征税

2事务进行理
中央派遣干部担公职选干部中央政府命

3享治权
①行政理权:基法行理处理外事务
②立法权:制定实施法律报全国常委会备案
③独立司法终审权:国防权外交权
④行立法禁止叛国分裂颠覆国家等行行禁止反国家组织活动

第三节 公民基权利义务
公民含义
公民(具某国国际)è公民权民è权(等生存权发展权天赋权)

二公民基权利
1等权司法守法等立法等
2政治权利选举权选举权
政治:言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取赔偿权监督权:批判建议检举控告申诉
4宗教信仰
5身生命权
肉体受侵犯:非法限制搜查拘留逮捕
格尊严:姓名权肖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
住宅权
通信通信秘密
6社会济文化教育方面权利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获物质帮
文化权利
7特定体权利妇女婚姻家庭母亲童老侨胞

三公民基义务
1维护国家统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法律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利益
4服兵役
5法纳税
6基义务计划生育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赡养老劳动受教育

第四节 国家机构
国家席
二权力机关:全国民代表会è方级民代表会
三司法机关:民法院检察院
四军事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五行政机关:国务院方民政府





全国民代表会
高权力机关立法机关
高民法院
审判机关
中华民国

专门检察院
方级民检察院
专门法院
方级民法院
高民检察院
监督机关双重领导体制
方级
常务委员会

级民代表会
方级民政府
方级权力机关执行机关方级行政机关
国务院
中央民政府高权力机关执行机关高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
中央军事委员会
高武装力量席负责制
全国民代表会
常务委员会









司法机关

































第二章 刑法
刑法概述 1刑法基原 a罪行法定b等c罪责刑相适应
2范围a刑法空间效力 属辖原
属辖原
保护辖原
普遍辖原
b刑法时间效力——溯力旧兼轻原

二犯罪概述 1犯罪构成 ①犯罪客体
②犯罪客观方面
③犯罪体 a完全刑事责力 <14
b限制刑事责力 [1416)
八项行:意杀意伤害致重伤死亡强奸抢劫火投放危险物品贩卖毒品
c完全刑事责力 [16)
④犯罪观方面 a意犯罪 直接意犯罪
间接意犯罪
b失犯罪 疏忽意失
信失
2正防卫紧急避险 区:P106
3犯罪未完成形态 ①预备犯罪②犯罪未遂③犯罪中止
4犯罪 ①犯②犯③胁犯④教唆犯

三刑罚概述 1刑罚种类 ①刑 a制3m2y数罪罚<3y羁押1日刑期2d
b拘役1m6m数罪罚<1y羁押1d刑期1d
c期徒刑6m15y
d期徒刑
e死刑
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2累犯 ①般累犯②特殊累犯
3数罪罚 ①科原——附加刑
②吸收原——死刑期徒刑
③限制加重原——期徒刑拘役制
4缓刑 假释条件假释撤销

四种犯罪种类重点罪名 1十犯罪种类:①危害国家安全罪②危害公安全罪③破坏社会义市场济秩序罪④侵犯公民身权利民权利⑤侵犯财产罪⑥妨害社会理秩序罪⑦危害国防利益罪⑧贪污贿赂罪⑨渎职罪Š军违反职责罪
2重点罪名: ①交通肇事罪②非法拘禁罪③绑架罪④拐卖妇女童罪⑤抢劫罪⑥盗窃罪⑦抢夺罪⑧意杀罪⑨意伤害罪Š敲诈勒索罪11诈骗罪
3公务员关犯罪:①贪污罪②挪公款罪③受贿罪④行贿罪⑤巨额财产源明罪⑥私分国资产罪⑦私分罚没财物罪⑧滥职权罪⑨玩忽职守罪
4刑法修正案八重点 P116


文档香网(httpswwwxiangdangnet)户传

《香当网》用户分享的内容,不代表《香当网》观点或立场,请自行判断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该内容是文档的文本内容,更好的格式请下载文档

下载文档,方便阅读与编辑

文档的实际排版效果,会与网站的显示效果略有不同!!

需要 10 香币 [ 分享文档获得香币 ]

该文档为用户出售和定价!

购买文档

相关文档

2019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

2019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题量大)

依***5 4年前 上传1087   0

2020年公务事业单位招考必考知识点复习归纳整理汇总

2020年公务事业单位招考必考知识点复习归纳整理汇总

4***1 4年前 上传1347   0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s***g 2年前 上传617   0

信息技术导论必考知识点

 信息技术导论第一章1、 信息的定义(香农):信息是有秩序的度量,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是有组织化程度的度量。2、 数据、消息、信号与信息的区别: 一、数据是对客观实体的一种描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数据是未加工的信息,而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以后能为某个目的使用的数据,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或者诠释。 二、信息是包含在消息中的抽象量,消息是具体的,其中蕴含着信息。

文***品 3年前 上传1002   0

初中物理93个必考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7.声的利用:

小***库 4个月前 上传171   0

2021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1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Ⅰ、复习要点一、整理知识体系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主要分:力、热、电、光、原子五个部分.综合复习中,既可以根据各部分的内容特点,分别整理出各自的体系或主要线索,也可以不受传统的五部分限制,重新归纳、整理。例如,高中物理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大单元(物理实验与物理学史单元除外)。(一)力和运动物体的运动变化(包括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与

精***文 3年前 上传715   0

部编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部编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1.数轴(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相反数(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

s***g 2年前 上传413   0

高一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一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一、汉朝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二、隋唐1、

s***g 1年前 上传422   0

目前最全的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

1、 世界上首先实现存储程序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是____。 A、ENIAC B、UNIVAC C、EDVAC D、EDSAC 2、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____。 A、查尔斯.巴贝奇 B、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冯.诺依曼 2、 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____。 A、艾仑•图灵 B、冯•诺依曼 C、莫奇莱 D、比尔

f***t 6年前 上传34042   0

事业单位考试医学基础知识习题集带答案

病理学 1.有关药物吸收的错误描述是 D A.药物吸收指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B.药物从胃肠道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 C.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吸收增多 D.舌下或直肠给药吸收少,起效慢 E.非脂溶性的药物皮肤给药不易吸收 2.弱碱性药物A A.酸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 B.在胃中易于吸收 C.酸化尿液时易被重吸收 D.在酸性环境中易跨膜转运 E.碱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 3.部分激动药的

文***品 5年前 上传1487   0

广东省潮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答案

广东省潮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答案

猪***飞 4年前 上传4507   0

2019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共60小题,每小题1分)1.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散***辰 3年前 上传572   0

2019年**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卷

2019年**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卷

L***3 5年前 上传2055   0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专题

浩宇教育   管理 **省万名、事业单位、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管理专题 说明:共计15道题。其中,1-10为单项选择题,11-15为多选题。 1.全体一致原则从公平角度而言具有很多诱人之处,但它为什么不是应用最广泛的择案形式?(    ) A.因为通过全体一致原则作出一项决策需要很多的时间 B.在决策中存在“讨价还价”的难题 C.会导致少数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D.因为它在现实中根

庆***训 8年前 上传5541   0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概论       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备考,重点要从以下三方面把握。最后时候说一些我的心得。磨刀不误砍柴工,请大家在正式看资料之前先认真读完以下文字,这将有助于你更好的复习。   一、公基考什么?     关于公基科目的考察要求: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具体考试内

l***8 9年前 上传6263   0

政治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word版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

饶***语 10年前 上传7989   0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0.5分) 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1.被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的是( C )。 A.基础货币 B.M0 C.M1 D.M2 2.在汇率政策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 D )。 A.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 B.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C.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D.选择相应的汇率制度 3.下列属于银监会监管

n***s 5年前 上传1966   0

2020年公务事业招考公共基础知识点笔记(精心整理)

2020年公务事业招考公共基础知识点笔记(精心整理)

4***1 4年前 上传970   0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一个小格为0.04秒,一个大格为0.2秒;一个小格为0.1mv,一个大格为0.5mv,两个大格为1mv。 标准电压:1mv=10mm。P波:代表心房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P波时限一般小于0.12秒。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P波方向: 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

l***i 4年前 上传790   0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

k***r 12年前 上传630   0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主要包括:语序不当  1.词序不当  造成词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有:没有遵循时

A***手 3年前 上传787   0

互换性基础知识点

 《互换性》基础知识点一、绪论1.互换性: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修配就能装到机器上,达到规定的要求,这样的零件就具有互换性。 2.机械和一起制造中的互换性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的呼唤。 3.互换性的意义:1)在制造上,为重要零件制造的专业化创造了条件。2)在经济上,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3)在设计上,能缩短机器设计时间,促进产品的开发。4)

文***品 2年前 上传2169   0

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二、重要的反应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j***4 11年前 上传600   0

最新2021-2022教师招聘资格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复习知识点高频必考重点总结归纳

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

4***1 3年前 上传729   0

护士招聘医院必考试题

护士招聘医院必考试题

z***1 4年前 上传222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