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home doc ppt pdf
请输入搜索内容

热门搜索

年终总结 个人简历 事迹材料 租赁合同 演讲稿 项目管理 职场社交

23个典型的数列专题

****4

贡献于2020-02-21

字数:17276 关键词: 数列专题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1 页
23 典型数列专题解答
1等差数列  na 中前三项次
xxx
16
51
1

求: 105 a 
解:等差数列中项公式: 5 1 12 61x x x   
: 2x 
首项: 1
11
13a x
公差: 15151
621212d xx
数列通项: 1
113(1) 31212n
nnaand  : 105
31053 91212
na 
等差数列公式通解
2前 100 然数(1 100)中 7 余 2 数 S ?
解:数构成数列: 7(1)275nann
100 n 数 m :100 7 5m 15m 
数 S :
15
1
(115)15(75)7515765 2k
Sn

 
余数常数问题转化等差数列问题
3等差数列  na 中前 n 项 nS 1 0a  16 0S  17 0S 
nS 时 n 
解:等差数列通项: 1 (1)naand 求公式: 1
(1)
2n
nnSnad 
: 161
1615160 2Sad  : 1
15 02ad 1 70ad: 8 0a 
17 1
17 1617 02S a d   : 1 80ad: 9 0a  nS 时 8n 
通项公式求公式熟啊
4数列 通项公式 1
1na
nn


前 n 项 9nS  求: n 
解:通项: 1 1
1nann
nn
 


:  
1
11 1 9
n
n
k
Skkn

    : 99n 
相裂项法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2 页
5等差数列  na 公差 0中 2a 3a 6a 次构成等数列求公 q 
解:等差数列通项: 1 ( 1 )na a n d   : 32a a d 624a a d
构成等数列: 2
3 2 6a a a : 2
222()(4)adaad
: 2 2 2
2 2 2 224a a d d a a d    0d  : 22da
: 3 22
222
3 3a adaq aaa

例中项直接列式导出 d 2a 关系
6已知等差数列  na 前 n 项 nS 1 1a  11 33S  设 1
4
na
nb  

求证:  nb 等数列求前 n 项 nT
证明:通项: 1 ( 1 )na a n d   求公式: 1
(1)
2n
nnSnad 
: 11
11101133 2Sd :115533d: 2
5d 
: 2231(1)55n
nan :
23
51
4
n
nb

 

2(1)3
5
1
1
4
n
nb


 


2(1) 3232
5551 11
44
nn
n
n
b
b
 
 

首项 1
1
4b  公
2
51 1
4
n
n
bq b
 

等数列通项:
23
51
4
n
nb

 

求公式:
2
5
1 4
5
111111 4 11143 1 24
n
n
n n
qTb q
          

7 xy 两数列: 12x a a y 1 2 3x b b b y 均等差数列求: 1
3
ax
yb
 

解:设两等差数列公差分: 1d 2d
113
yxa x d    32 4
yxy b d   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3 页
: 1
3
1 ()43
1 3()4
yxax
yb yx
  

利等差数列等差性质求题
8已知正项数列  na 前 n 项 nS 满足: 21056nnnSaa 1a 3a 15a 成等数
列求数列 通项 na 
解:已知: 2
+1+1+11056nnnSaa  ①
21056nnnSaa ②
①②: 22
11110()5()nnnnnaaaaa
移项合: 22
11()5()0nnnnaaaa : 11()(5)0nnnnaaaa
正项数列 1( ) 0nnaa : 1 50nnaa    : 1 5nnaa 
 na 公差 5 等差数列
设: 1 5(1)naan : 3110aa 151 70aa
成等数列: 2
3115aaa : 2
111(10)(70)aaa
: 22
1111 2010070aaaa : 1 2a  : 25(1)53nann
题等式条件出公差 5等条件确定首项
9已知数列  na 前 n 项 1 (1)(2)3nSnnn 试求数列 1
na



前 n 项 nT 
解:已知: 1111(1)(2)(1)(24)(1)(21)(1)3662nSn nnn nnn nnn n 
: 2
1
1 ( 1)(2 1)6
n
k
k n n n

   :
1
1 (1)2
n
k
kn n


面求公式分成两部分 2
nan 求 nan 求
: 2 (1)nannn n : 1 1 1 1
( 1) 1na n n n n  


1
1 1 1( ) 11 1 1
n
n
k
nT k k n n
      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4 页
熟悉基求公式裂项求方法
10已知数列  na 前 n 项 nS首项 1 1a  满足 3 ( 2 )nnS n a 求通项 na 
解:已知: ①
113 ( 1 )nnS n a ②
①-②: 13 ( 2) ( 1)n n na n a n a    
移项合: 1(1)(1) nnnana  : 1
1
1nn
naan 
 

递推:
 
12
1
1 1 1 2 1 1 2 1 2
1 1 ( 1) ( 1)1 1 2 2
n n n k
k
n n n n n ka a a an n n n n k
n n n nn n a ak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递推进行底
11果数列 中相邻两项 na 1na 二次方程 2 30nnnxnxc(n123…)两
根 1 2a  时试求 100 c 
解:韦达定理: 1 3nnaan   ① 1nnnaac  ②
①式: 121()()3nnnnaaaa  : 2 3nnaa  ③
③式表明: 13521 kaaaa  2462 kaaaa 公差3 等差数列
代入①式: 2 5a  等差数列:
211 (1)( 3)23353kaakkk 
22(1)( 3)5 332 3kaakkk    
: 100 23 50152a      101 5 3 51 148a     
代入②式: 100 100 101 ( 152) ( 148) 22496c a a      
题韦达定理出  na 等差数列算出首项 na 计算出 nc
12两穷等数列  nb 公 绝值 1项分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5 页
1
1nk
k
Sa



1
2nk
k
Tb


 切然数: 2
nnab 求两数列首项公

解: 1 11
aS q
1 21
bT r
: 1 1aq 1 2 (1 )br 数列首项
设两等数列通项公式分:
11
1 (1)nn
naaqqq  ①
11
1 2(1)nn
nbb rrr  ②
①②两式代入 采赋值法分令 1n  2n  :
2
11ab : 2( 1 ) 2 ( 1 )qr   ③
2
22ab : 22(1)2(1)qqrr ④
③④: 2rq ⑤
⑤式代入③式: 22(1)2(1)qq
: 1q  式化简:1 2(1 )qq   : 1
3q 
代入⑤式: 1
9r  两数列公
分代入①式②式:
 
1
11 4114(1)41 3333
nn
nn
n naq q

    

1
1 81162(1)2 999
n
n
n nbr r

  

题采赋值法求解
13已知数列  na 前 n 项 nS 1
1
2a  2n  时满足: 120n n na S S 求证:
数列 1
nS



等差数列求  nS 通项公式 nS 
解: : 1120n n n nSSSS   :
1
1120
nnSS
  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6 页

1
112
nnSS

11
112Sa
式表明: 1
nS



首项 2公差 2 等差数列
: 1 2 2( 1) 2
n
nnS     : 1
2nS n 1
1
2 ( 1 )nS n  

: 1
1 1 1
2 2( 1) 2 ( 1)n n na S S n n n n     

1 (1)2
1 (2)2(1)
n
n
a
nnn
  


注意求化通项方法
14已知等数列  na 首项 1
1
2a  满足: 1010
3020102(21)0SSS
(1)求 通项(2)求  nnS 前 n 项 nT
解:
30
30 1
1
1
qSa q
 

20
20 1
1
1
qSa q
 

10
10 1
1
1
qSa q
 
代入面等式:
10301020102(1)(21)(1)(1)0qqq
化简: 10102010102(1)(21)(1)10qqq
: 10 10 10 20 10 10 102(1 )2 2(1 )(1 )10q q q q       
整理: 10201020qq: 1
2q 

1
1
1
111
222
n
n
n naa q

  

1
11
1
111 (1)222
n
nn
n naa q

 

注意求化通项方法
第 14 题第(2)问解答:
(2)A等数列: 1
2
an n 求公式:
11
112 112 21 2
n
Sn n

 


: 1(1 )
221 1 1 1
n n n n kT kS k knk kkk k k k
        
   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7 页
1> ( 1 )
21
n nnk
k



2> 23
123 222221
n n
n knR kk
 


: 2 3 1
2 3 42 2 1 2 2 2 221
n n
n knR kk

       


②①:
223311
21324311()()()()222222222n nnn
nnnR 

231
1231122222 nn
n

11 122 2(1)21 22221 2
n
nnnn
nnn 


综合 1> 2>: (1)2 222211
n
nnknnnTkn kkk
 


(2)B等数列: 1 1(1) 2
n
n na 
求公式:
11()11111 ( 1)2 [1( 1)]12333 221() 2
n
n
nSn nn
  


: 11[1 ( 1)]( 1)333 221111
kknnnn kkkTkSnk kkkkkk
   


1> ( 1)
361
n k n n
k



2> 23
11 1 2 3( 1) ( 1)33 2 2 2221
kn
n n
n knU kk
         

: 1 2 1
1 1 2 32 ( 1)3 1 2 2 2
n
n n
nU 
      

③+④:
1 2 2 1 1
1 2 1 3 2 13 1 ( ) ( ) ( 1) ( ) ( 1)3 2 2 2 2 2 2 2
nn
n n n n
n n nU 
  

21
1 1 1 11 ( 1) ( 1)3 2 2 2 2
nn
nn
n

        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8 页
21
111111(1)(1)322232
nn
nn
n



(1)1112 (1)13321() 2
n
n n
n
n



2(1)1[1](1)9232
n
n
nn
n 
: 2(1)[1](1)322
n
n
n nn
nU  
: 1(1)2(1)(1)[1](1)336322 211
n
kn
nn
nnkkn nnTn kkk
 


15等差数列  2l og nx 第 m 项等 k第 k 项等 m(中 mk )求数列  nx 前
mk 项
解:等差数列通项: 221loglog+(n1)dnxx
: 221loglog(1)mxkxmd ①
2 2 1log log ( 1)kx m x k d    ②
两式相减: ()kmmkd : 1d 
首项: 21log1xmk 
通项: 2log1(1)nxmknmkn
通项: 2mkn
nx 
前 项求:
1111222121 1221 2
mkm km km k
mk mkS

 
  

求公差求首项求通项关键
16果数列  na 中 1
5
6a 
1
1
11
32
n
nnaa



求通项 na 
解:整式递推数列定系数法
令: 1
1
111( )[( ) ]232
nn
nnaa
  : 1
1 1 1 1 1()()()3 3 2 2 2 3 6 2
n n n
n n na a a  
     

1
1
1 1 1 1 1
3 2 3 2 2
nn
n n na a a


             
较: 3 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9 页
令: 1
11
13()2
n
nnba 
 : 13 ( )2
n
nnba 1
11
15323() 2623ba 
: 1 1
3
n
n
b
b
   nb 首项 1
2
3b  公 1
3q  等数列
通项: 1212()()333
n
n nb 
:  na 通项: 1233() 232
n
nn nnab
定系数法确定新构建等数列通项
17设数列 1 4a  2n  时满足: 1321nnaan  求通项 na 
解:整式递推数列定系数法
令: 13[(1)]nnancanc
: 1133333232nnnaancncanc 
较: 1  1c 
令: 1nnnbancan  : 11nnban 111 1 6ba   
:  nb 首项 1 6b  公 3 等数列
11
1 6323nnn
nbbq 
: 1231 n
nnabnn
定系数法构造等数列?
18设数列 1 1a  2 2a  满足: 2132nnnaaa*()nN 求通项
解:题二阶递推数列解:
定系数法:令: 211 ()nnnnaaaa 
: 2111 ()nnnnnnaaaaaa  
较系数: 3
2



 

  成元二次方程两根韦达定理方程:
2 3 2 0xx   正采特征根法特征方程
述方程解: 1 2: 2 1两组解推出数列通项结果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10 页
样 取 2 1
令: 1nnnb a a  121nnnb a a 121 1b a a  
: 1 2n
n
b
b   nb 首 项 1 公 2 等数列通项:
11
1 2nn
nb b q    : 1
1 2 n
nnnaab 
  : 1
1 2n
nnaa 
 
定系数法令: 1
1 2(2)nn
nnarpar 
 
: 1
1 222(24)2nnn
nnnapaprrpaprr 
 
较: 1p  1
2r 
令: 11222 2
nnn
nnnncaraa  : 1
1120nca   
: 111 0nnncccc
: 120n
nnac   : 12 n
na 
现特征根法求解:
特征方程: 2 320xx 两根: 1 1x  2 2x 
代入特征根法二异根解: 1 12212 2nnn
nac xc xcc
1 1a  2 2a  代入式确定 1c 2c
: 112 12acc 2
212 22acc 解: 2
1
2c  1 0c 
: 1
1 1 2 2 1 2 22n n n n
na c x c x c c      
二阶递推数列采特征根法较简洁
19已知正项数列  na 满足: 1
1 (4)2nnnaaa 求通项 na 
解: 2
1
11(4 ) ( 2) 222n n n na a a a       : 2
1
12(2) 2nnaa  
令: 112nnba: 2nnba 1121ba    2
1 1b 
代入式: 2
1
1
2nnbb   
: 2
21
11
22bb   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11 页
23
2
32
1111
2222bb

67
2
43
1 1 1 1
2 2 2 2b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5
2
54
1111
2222bb

……
11212
2
1
111 2222
nn
nnbb


 


121222 2
n
nnab

 

递推数列递推法 :取数做
20已知数列  na 中 1 2a  满足: 1
21
46
n
n
n
aa a
 
*()nN 求通项 na 
解: 1
21
46
n
n
n
aa a
 
化简: 116 2 1 0n n n na a a a    ①
动点法解动点方程: 21
46
xx x
 

: 24410xx 方程根二重根: 12
1
2xx
二重根动点解:
112
11
nn
caxax

(c 定常数) ②
通分化简:      2 1 1 2 1 1n n n na x a x c a x a x     
: 11
1 1 1 1
2 2 2 2n n n na a c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4 2 4 2 4 0n n n nca a c a c a c      ③
③式①式: 1c 
令: 1
11
1
11
1
2
n
n
n
b axa



 

2
11
1
2
n
n
n
b ax a
 
1
1
12
1 5
2
b
a



代入②式: 1 1nnbb 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12 页
:  nb 首项 2
5
公差 1 等差数列 : 253(1)55n
nbn 
代入: 1
1
2
n
n
b
a


: 11511053135
2532106106n
n
nna bnnn
 

动点法根二重根时构造等差数列解
21已知数列  na 中 1 3a  满足: 1
42
1
n
n
n
aa a
 
求通项 na 
解: 1
42
1
n
n
n
aa a
 
化简: 11420nnnnaaaa ①
动点法解动点方程: 42
1
xx x
 

: 2 3 2 0xx方程根二异根: 1 1x  2 2x 
设二异根解式满足: 111
122
nn
nn
axax
axax 


: 1
1
11
22
nn
nn
aa
aa



化简:       1112212 10n nnna aaa 
: 11
221 2011nnnna aaa 



较①③两式: 3
2 
令: 111
1
121
1
2
nn
n
nn
axab axa




: 1
2
n
n
n
ab a
 
1
1
1
1 22
ab a


代入②式: 1
3
2nnbb 
:  nb 首项 1 2b  公 3
2  等数列

1 1
2
332 22
n n
n nb
 

 
代入 1
2
n
n
n
ab a
 

12
12
212 32
132
nn
n
n nn
n
ba b


 

动点法根二异根时构造等数列求
22已知数列 中 1 5a  满足: 1
23n
n
n
aa a
 求通项 na 
解: 1
23n
n
n
aa a
 化简: 1 2 3 0n n na a a    ①
动点法解动点方程: 23xx x
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13 页
: 2 2 3 0xx   方程二异根: 1 1x  2 3x 
设二异根解式满足: 111
122
nn
nn
axax
axax 


: 1
1
11
33
nn
nn
aa
aa



化简: 11
331 3011nnnnaaaa 



较①③两式 3 
令: 1
1
1
1
3
n
n
n
ab a



 
: 1
3
n
n
n
ab a
 
1
1
1
1 33
ab a


代入②式: 1 3nnbb 
:  nb 首项 1 3b  公 3  等数列
:    113313 nnn
nb 
代入 1
3
n
n
n
ab a
 
: 31
1
n
n
n
ba b
 
:  
 
1 1
1
131
131
n n
n n na
 



 
 
11
1
31
31
nn
n nna





动点法二异根时构造等数列求
23已知数列  na 中 1 4a  满足:
2
1 2( 1)
n
n
n
aa a  
2n
n
n
ab a
 求通项 nb 
解: 2 21n
n
nn
ab aa
   : 11
2
n
n
b
a
 2
1n
n
a b 

代入
2
1 2( 1)
n
n
n
aa a  
:  
  
2
2
2
1
42
1 1222
1111 1221211
n n
nnnn n
nn
b b
bbbb b
bb


   

: 2
1nnbb 
: 1
1
1
2 4 2 1
42
ab a
   
2
2
21
1
2bb

4
2
32
1
2bb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14 页
8
2
43
1
2bb 

16
2
54
1
2bb

……
1
1
2
2
1 2
11
2 2
n
nnnbb


 

递推找规律
吧中数列题
吧题 1设数列  na 中项 0证明  na 等差数列充条件
*nN :
1223111
111
nnn
n
aaaaaaaa 

证明:  na 等差数列设: 1 ( 1)na a n d  
0d  时: 121 naaa 
成立
0d  时 1
111
11111 kk
kkkkkk
aa
a ada adaa


 

1111
1111nn
kkkkkka adaa


12231
1 11 1111
kka aa aa ad 
 11
111
naad 


11
11
1 n
n
aa
d a a



1 1 1 1
1
nn
nd n
d a a a a
  
充分条件成立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15 页

1223111
111
nnn
n
aaaaaaaa 
 1 2 1 na a a    时满足式
时 na 公差 0 等差数列
121 na a a  互相等时设
1kkkd a a 式变:
1
111 111
11111nnn kk
kkk kkkkkkkk
aa
a ada adaa

 
   

11
111111
111
11n
nnn
nnn kkk
kkk
aannnn
a aa aaa ddd







1 1 11
11
1 1 1 11n
nnk k k k nkk
kk
nn
d a a aadd  

      


112121
11
1111111 0nn
nnkk
kk
nn
daddadadd


    

*nN 成立:
21
110
dd

32
110
dd
…
1
1
1 0n
k
k
n
d d




1
1 0n
nk
k
n
dd




: 11
12 n
n
aad d d n
    
: 等差数列 必条件成立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16 页
吧题 2:正整数 a 存正整数 ( )b c b c  2 2 2abc成等差数列
证明:设: b m a c n a ( )m n N 
: 成等差数列: 2 2 22b a c: 2221mn ①
①式: 2 1n  偶数n 奇数 设: 21nk()kN
代入①式: 2 2 22 (2 1) 1 4 4 2m k k k     
: 222 2 1m k k   ②
②式: m 奇数 设: 21mj()jN
代入②式: 22(21)221jkk : 22441221jjkk
: 2 ( 1) ( 1)j j k k   ③
③式 4 种情况:
1> jk偶数时 ( 1) ( 1)jk   2 jk 0jk
2> 奇数时 jk 2(1)1jk 1jk
3> j 奇数 k 偶数时 1jk 2(1)jk
: 12(1)123jkjj : 3j  4k 
: 212315mj 212417nk
: 5b ma a 7c na a
4> 偶数 奇数时 1jk 21jk
:212jkj : 2j  3k
符合
综合述 4 条:1> 2>满足()bc 4>满足()jkN  3>满足求
: 5ba 7ca 证毕
吧题 3:设数列 na 满足 2
1
1( 1)4nnaa中 1 1a  *()nN
求证: 12n
na 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17 页
证明:设: 1n
na   : 1
n
na  
代入 2
1
1 ( 1)4nnaa:代入 2
141nnaa: 1241nn 
等式两边 n :
4 1 122nn
nn      : 2 
代入 : 12 n
na  证毕
吧题 4:已知数列  na 意正整数 n : 1
11
nn
naann
 1 0a  求该数列
通项 na 
解: 等号两边时 ( 1)n  :
1 1111
1(1)1
nn
n
aaa
nnn nnnn
 


: 1 111
11
n
n
a a
nnnn
 

: 1 11
1
nnaa
nn
 


令: 1n
n
ab
n
 : 1
1
1
1
n
n
ab
n




1
1
101 1
11
ab 
代入①式: 111 1nnnbbbb
:  nb 首项 1公 1 等数列
: 1 1n
n
ab
n
: 1nan
数列通项: 等差数列
吧题 5:已知数列 意正整数 n : 12 (21)n
n
aaa nan
  1
1
3a 
求该数列通项
解: 12 (2 1)nn
n
a a a S na
nn
      : (2 1)nnS n n a ① 23 典型数列专题
第 18 页
①式: 111 (1)[2(1)1](1)(23)nnnSnnanna ②
①②式: 11(21)(1)(23)nnnnnaSSnnanna
: 2
1( 1)(2 3) (2 1) ( 1)(2 1)n n nn n a n n a n n a       

1
(1)(23)23
(1)(21)21
n
n
a nnn
annn



④式:
132
11221
23 25 27(1)(3)
21212331
nnn
nn
aaaa annn
aaaaannn





: 1
1 22
331
(21)(21) 4141n
aaa
nn nn

 


《香当网》用户分享的内容,不代表《香当网》观点或立场,请自行判断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该内容是文档的文本内容,更好的格式请下载文档

下载文档,方便阅读与编辑

文档的实际排版效果,会与网站的显示效果略有不同!!

需要 3 香币 [ 分享文档获得香币 ]

下载文档

相关文档

23个典型的数列专题2^0

23个典型的数列专题 1、等差数列中,前三项依次为,,,求:2、前个自然数(到)中,除以余的所有数之和3、在等差数列中,前项和为. 若,,,则最大时,4、数列的通项公式,若它的前项和,求: 5、等差数列,其公差,其中,、、依次构成等比数列,求公比6、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 设,求证:是等比数列,并求其前项和.7、若,且两个数列:和均为等差数列,求:8、已知正

溪***辉 10年前 上传608   0

高考数列专题练习(汇总)

 数列综合题1.已知等差数列满足:,,的前n项和为. (Ⅰ)求及; (Ⅱ)令bn=(),求数列的前n项和。2.已知递增的等比数列满足是的等差中项。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是数列的前项和,求 3.等比数列为递增数列,且,数列(n∈N※)(1)求数列的前项和;(2),求使成立的最小值.4.已

花***0 2年前 上传392   0

高考数学专题-数列求和

 复习课: 数列求和一、【知识梳理】1.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公比含字母时一定要讨论. 2.错位相减法求和:如:已知成等差,成等比,求.3.分组求和: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4.合并求和:如:求的和.5.裂项相消法求和: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常见拆项: , ,, (理科).6.倒序相加法求和:如

小***库 2年前 上传486   0

初中数学复习专题:求数列通项方法汇总

5.1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总结<教师备案>.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取其通项公式是数列中一类常见的题型,这类题型如果单纯的看某一个具体的题目,它的求解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构造的技巧性也很强,但是此类题目也有很强的规律性,存在着解决问题的通法,本讲就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几类题型从解决通法上做一总结,方便于学生学习,不涉及具体某一题目的独特解法与技巧..教师在上课时需要注

小***库 3年前 上传605   0

数列

1. 数列基本问题(一)基础小题1. 在正项等比数列中,为其前项和,,,则 . 2. 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3 = 4,a7 =,则a4 + a6 = .或 - 11-4. 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1 = 2,a2 + a3 = 13,则a4 + a5 + a6 = ____.11-5. 正项等比数列{an}的前n项积为Tn, 且= 32,则

千***明 12年前 上传456   0

数列

1. 已知数列是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数列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Ⅰ)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求整数的值;(Ⅱ)在(Ⅰ)的条件下,试问数列中是否存在一项,使得恰好可以表示为该数列中连续项的和?请说明理由;(Ⅲ)若(其中,且()是()的约数),求证:数列中每一项都是数列中的项.解:(Ⅰ)由题意知,,所以由,得……3分解得,又为整数,所以………………………………………………

郭***蝈 10年前 上传462   0

数列极限

第二章 数列极限 教学目的:1.使学生建立起数列极限的准确概念,熟练收敛数列的性质;2.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列收敛性的判别法以及求收敛数列极限的常用方法,会用数列极限的定义 证明数列极限等有关命题。要求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列极限的 概念.深刻理解数列发散、单调、有界和无穷小数列等有关概念.会应用数列极限的 定义证明有关命题,并能运用 语言正确表述数列不以某定数为极限等相应陈述;理解并

w***0 9年前 上传680   0

数列部分教学与测试

数列的概念一、基础训练1. 已知数列对一切都有成立. 若,则 2(周期)2. 若,则数列的单调性为_______. 单调递减数列3. 若,则数列的前102项和为________. 0(周期性)4. 若,,,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5. 已知数列的图象是函数的图象上当取正整数时的点列,则其通项公式为______.6.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则457. 若

C***e 8年前 上传597   0

知识清单——数列

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般数列概念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分有穷、无穷、增值、递减、摆动、常数数列等.通项公式数列中的项用一个公式表示,前项和简单的递推数列解法累加法型解决递推数列问题的基本思想是“转化”,即转化为两类基本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解.累乘法型转化法待定系数法.比

w***6 11年前 上传447   0

高考数学题库精选核心考点大冲关专题演练20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数列求和

考点20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数列求和【考点分类】热点一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理科】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n+,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______.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Ⅰ) 求的值;(Ⅱ)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Ⅲ) 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有.

3***3 12年前 上传653   0

2019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数列课件及练习

2019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数列课件及练习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问题 1.(2018江苏溧水中学月考)等差数列{an}前9项的和等于前4项的和,若a1=1,ak+a4=0,则k=    .  2.(2018江苏苏州高三上学期期中)已知在等比数列{an}中,a3=2,a4a6=16,则(a_7 “-“ a_9)/(a_3 “-“ a_5 )=    .  3.(2018江苏南

焦***宝 5年前 上传1328   0

2015高考数学(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6 数列

1.【2015高考重庆,理2】在等差数列中,若=4,=2,则=    (  )A、-1 B、0 C、1 D、6【答案】B【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选B.【考点定位】本题属于数列的问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等差数列的性质.【名师点晴】本题可以直接利用等差数列

s***i 12年前 上传596   0

2015高考数学(文)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6 数列

1.【2015高考新课标1,文7】已知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为的前项和,若,则( ) (A) (B) (C) (D)【答案】B【解析】∵公差,,∴,解得=,∴,故选B.【考点定位】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名师点睛】解等差数列问题关键在于熟记等差数列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利用方程思想和公式列出关于首项与公差

m***8 9年前 上传566   0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六 数列 第十七讲 递推数列与数列求和—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六数列第十七讲 递推数列与数列求和2019年 1.(2019江苏20)定义首项为1且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为“M-数列”.(1)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求证:数列{an}为“M-数列”;(2)已知数列{bn}满足:,其中Sn为数列{bn}的前n项和.①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②设m为正整数,若存在“M-数列”{cn},对任意正整数k,当k≤m时,都有成立,求m的最大值.

橘子小小 4年前 上传655   0

3等差与等比数列

等差与等比数列

赵***哲 4年前 上传653   0

数列极限的概念(经典课件)

第二章  数列极限u 引言: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指出,数学分析课程研究的对象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那么数学分析用什么方法研究实数集上的函数呢?从本质上来说,这个方法就是极限。极限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数学分析课程的始终,几乎所有的概念都离不开极限,是我们数学分析课程的基础。§1 数列极限的概念教学内容:数列极限的概念,应用定义证明简单数列的极限,无穷小数列。教学要求:使学生逐步建立

x***2 11年前 上传824   0

2019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数列课件及练习(两组试卷)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问题 1.等差数列{an}前9项的和等于前4项的和,若a1=1,ak+a4=0,则k=    .  2.已知在等比数列{an}中,a3=2,a4a6=16,则(a_7 “-“ a_9)/(a_3 “-“ a_5 )=    .  3.(2018

焦***宝 5年前 上传1461   0

第六章 高考专题突破三 高考中的数列问题

高考专题突破三 高考中的数列问题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掌握非等差数列、非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3.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4.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发现等差、等比关系,并解决相应的问题.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1.公式法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a1+d.(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

蓝郎梦 7个月前 上传183   1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_难点12__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运用

难点1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引申.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往往可以回避求其首项和公差或公比,使问题得到整体地解决,能够在运算时达到运算灵活,方便快捷的目的,故一直受到重视.高考中也一直重点考查这部分内容.●难点磁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的和为30,前2m项的和为100,求它的前3m项的

g***0 10年前 上传523   0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六 数列 第十八讲 数列的综合应用—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六 数列第十八讲 数列的综合应用一、选择题1.(2018浙江)已知,,,成等比数列,且.若,则A., B.,C., D.,2.(2015湖北)设,.若p:成等比数列;q:,则A.p是q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的必要条件B.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的充分条件C.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D.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3.(2014新课

橘子小小 4年前 上传705   0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六 数列 第十五讲 等差数列—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六 数列第十五讲 等差数列2019年1. (2019全国Ⅰ文18)记Sn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1)若,求的通项公式;(2)若,求使得的n的取值范围.2. (2019全国Ⅲ文14)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则___________.3.(2019天津文18)设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已知, ,.(Ⅰ)求和的通项公式;(Ⅱ)设数列满足求.4.(

橘子小小 4年前 上传833   0

5.1 数列基础 学案(Word版无答案)

数列【问题导入】 找规律根据图中的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试猜测第n个图中有____个点. 1. 概念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表示:an, n∈N+.2. 通项公式数列第n项an与n的关系:an=fn, n∈N+.3. 与函数的关系:离散的函数值.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一项的数列;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常数列

文***7 2年前 上传447   0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十种方法

求数列通项公式常用方法 1 .求数列通项的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所求数列通过变形,代换转化为等级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2.求数列通项的基本方法是:累加法和累乘法。 一、累加法 1.适用于: ----------这是广义的等差数列 累加法是最基本的二个方法之一。2.若,则 两边分别相加得 例1 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b***g 11年前 上传756   0

用不动点法求数列的通项_2

用不动点法求数列的通项定义:方程的根称为函数的不动点.利用递推数列的不动点,可将某些递推关系所确定的数列化为等比数列或较易求通项的数列,这种方法称为不动点法.定理1:若是的不动点,满足递推关系,则,即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证明:因为 是的不动点由得所以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定理2:设,满足递推关系,初值条件(1):若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则 (这里)(2):若

海***m 10年前 上传550   0

用不动点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用不动点法求递推数列(a2+c2≠0)的通项储炳南(安徽省岳西中学 246600)1.通项的求法为了求出递推数列的通项,我们先给出如下两个定义:定义1:若数列{}满足,则称为数列{}的特征函数.定义2:方程=x称为函数的不动点方程,其根称为函数的不动点.下面分两种情况给出递推数列通项的求解通法.(1)当c=0,时,由,记,,则有 (k≠0),∴数列

在***方 9年前 上传499   0